新闻中心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观礼有感--杨卫中 | |||||||
| |||||||
2025年9月3日这一天注定意义非凡。清晨的北京晨曦微露,霞映东方,光芒照耀下的天安门广场是金色的,中式的红色城门典雅、大气。我们上海一行人天光微亮时便集合出发,那时还带着“一切行动听指令”的严谨和认真,七点被指挥着陆续入座已能看清广场的全貌,那是一种相机拍不出的真实的震撼,也是在那一刻,我对于“伟大”二字有了实感。从入座观礼到仪式正式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档,周围的人群都在拍照留念,我也拍了两张发给了家人,我女儿调侃说“喔唷,人生镜头”,确实,人生能有几回这样的机会,多幸运我能拥有一个红色的席位。看着不远处两侧状如“钢铁长城”的年号台巨大的数字“1945”和“2025”,我思绪万千,想到这几天来我的心理活动,和这个“东观礼台2台8排13号”于我而言的意义…… 8月22日晚收到阅兵邀请函大约是正式仪式前的十天,当得知我能够以老劳模后代的身份,有幸见证这一场史无前例的盛大阅兵式时,我满腔的澎湃溢于言表,这种情绪不仅是生于华夏的民族自豪感,更是感动于每一场盛世面前,我父亲都从未缺席、从未被遗忘!即便他岁数大了无法亲自前去,也始终被国家和组织重视和惦念。我把喜讯讲给他听,他颤抖着手激动地说“光荣啊,这是两代人的荣耀与梦想,要记牢啊!”我想,“记牢”这两个字应该就是“传承”的意思。我父亲一生获得过许许多多的荣誉,奖牌奖章证书勋章,堆满了家里的陈列室,他一直都要求小辈们时不时来看看,在医院休养期间也时常挂在嘴边“不能忘了他的过去,不能忘了他的来时路”。每一份“邀请函”都是被“记牢”的证明,证明了荣誉从来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作为过去这个时代的标杆,他的人被“记牢”了,他的精神也被“记牢”了,连“大家”都牢牢地记着,我们“小家”,又怎么会忘呢。 (小字:全国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杨怀远同志) 一声响亮的“标兵就位”让我回过神来,70分钟的观礼更应该说是一场民族精神最大化的洗礼。随着《胜利进行曲》音乐声响起,三架直8-L悬挂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条幅在上空展开。这三句坚定的立场诠释了“必胜”的决心。不仅是对信仰的坚决维护,更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强有力支撑。《分列式进行曲》响起时13个徒步方队96米,128步,352人步调一致如同一人,走出了国威,走出了军威。涵盖指挥控制、侦察预警、防空反导、火力打击等多兵种各类型力量的23个战车方队以及9个飞行梯队依次亮相都是标志着我国国防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保障。最后,当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驭着歼-10以超密集编队和7架战机出现在天空并拉出14道彩烟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经历、象征着14亿多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绚丽前景时整个阅兵现场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响起时象征着和平与未来的八万个气球和八万只信鸽的腾空而起,把纪念大会现场人们的情绪再一次推向了热血沸腾的顶峰。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祖国的强大离不开人民英雄的浴血荣光和伟大战士的奋勇直前,离不开创新人才不断突破革新的智慧,同时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像我的父亲这样勤恳一生默默贡献的小人物的堆积。它离不开努力生活的每一位、离不开每一份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甘于平凡的坚持。那一瞬间我更觉得这是全民努力造就的伟大时代。 (小字:杨怀远之子杨卫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 作为一名至今扎根在基层、始终坚守在自己细小且平凡的岗位上的小人物,我和我的父亲都从事了大半辈子后勤工作,他服务旅客,我服务业主,我们都深知后勤的工作是吃力却默默无闻的,但我们始终坚信,一个人能把所有小事做好就是做了件大好事,一群人能把所有小事做好就能成全一件大事。当“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口号真正落到行动上,是对于日复一日的工作的坚持。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砥砺前行,始终如一! 阅兵式于我而言是铭记一生的体验,于每一位华夏儿女、每一位“劳动人民”都是举国共襄的盛举。这场高度纪律与团结的成果展示是一个伟大的集体最具象的呈现。我将从中受益,从中汲取到能量,回馈生活回馈工作,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挑战,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责任与匠心,以平凡创造不凡,用毅力造就伟大!心怀“光荣”永远“记牢”! 海运资产第三党支部党员:杨卫中 2025年9月9日 | |||||||